多年來,在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經過全體殯葬職工的辛苦努力,西安市殯葬事業取得了較大發展,特別是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發布后,西安市殯葬行業在堅定推進殯葬改革、全面推進惠民殯葬救助和不斷提高殯葬服務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果?!瓣柟鈿浽帷笔?016年西安市殯葬工作的主題,即通過全行業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意識、用充滿陽光的工作態度,把一個真實的西安殯葬行業展示在人們面前。
全面推進中的西安市公益性公墓建設
近年來,高價墓地使群眾“死不起、葬不起”的問題屢屢發生。為切實解決群眾“喪葬難”問題,作為惠民殯葬工程的重大舉措,西安市政府于2012年9月出臺了《關于推進城鄉殯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設的實施意見》,開始全面建設以骨灰堂為主要載體的公益性公墓。
3年多來,西安市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止2015年12月,該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益性骨灰堂28座,主要分布在城郊區縣。2013年底灃東新城仙樂苑公益性骨灰堂投入使用,提供50000個骨灰格位;2015年底,國際港務區陸港紀念公園建成,可提供60000個骨灰格位。西安市公益性公墓建設,充分體現“生死共尊、環保為重”的理念,滿足低碳、綠色、環保的要求,有效的推進了殯葬改革,方便群眾骨灰集中存放和祭祀,同時節省大量土地,對城市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閻良荊山公益性公墓突出了葬式改革特色,采用草坪葬和樹葬兩種葬式,設計穴位60000個,骨灰存放格位10000個,可滿足全區50年安葬需求,直接節約土地3000多畝。他們通過宣傳引導、安葬服務、價格優惠、環境保障等措施,讓群眾充分感受生態葬法的優越性,極大轉變了百姓喪葬觀念。
建設城鄉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可從根本上解決居民骨灰安葬難問題,在減輕群眾負擔、節約殯葬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節儉喪葬新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12月,民政部在西安召開了16省市民政廳(局)長公益性骨灰堂經驗推介會,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充分肯定了該市的做法和成果。
目前,西安市民政局正在強化制度設計、保障公益性質前提下,有條件的區縣推廣建設公益性骨灰堂,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城鄉公益性骨灰堂全覆蓋,滿足城鄉居民安放骨灰的需求,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群眾。
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擴大基本殯葬補助范圍
殯葬補助是近來年西安市著重制定和開展的一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2012年,西安市出臺政策建立對困難群眾實行殯葬補助制度,對困難群眾進行基本殯葬補助,此項工作正式啟動。
對困難群眾實行殯葬補助,說到底就是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完善社會補助體系、切實減輕困難群眾喪葬負擔,充分發揮殯葬補助的保障作用。
西安市殯葬補助的做法是:按照“公平、公正、公開、自愿申請”的原則,對具有該市戶籍的城鄉低保對象、按照國家現行規定享受定期撫恤補助待遇的重點優撫對象、見義勇為犧牲人員、流浪乞討人員、縣(區)級以上公安機關開具允許火化證明的無名尸體、縣(區)級以上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需要補助的六類城鄉困難群眾,按照每人1000元標準進行補助。
具補助程序為:補助對象死亡后火葬費用由其喪屬或其他負責辦理喪事的人員,即補助申請人在殯葬機構先行支付,火葬補助金經逝者原戶籍所在地區縣民政部門審批后領取。
開展殯葬補助以來,西安市不斷健全制度,加強對殯葬補助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顚S?。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市共補助困難群眾3057人,發放補助資金280萬余元。
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民生工程,殯葬補助工作切實減輕了困難群眾殯葬支出負擔,為實現殯葬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民做出了努力,通過殯葬惠民政策的落實,極大地促進了土葬轉火葬,有力的推動了殯葬改革。下一步,西安市民政局將在建立健全保障基本、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繼續擴大基本殯葬補助范圍,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均等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社區公祭受到廣泛歡迎
西安不是最早開展社區公祭的城市,但目前在全國的影響卻是最大的。西安地處秦嶺北麓,冬春時節干旱少雨雪,風速不強,流動性差,極易造成空氣污染。為響應市委、市政府治污減霾號召,自2011年開始,西安市殯葬管理處借鑒外地經驗,在全市進行社區公祭試點,對開展集中祭掃的每個社區給予支持和鼓勵。到2015年清明節期間,西安市已由2011年的4個社區增加到158個社區舉辦了公祭活動,這些社區分布于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8個區和灃東新城。其中,碑林、雁塔兩個區公祭點已分布于所有街道辦事處,方便了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祭奠親人。
在全面打開社區公祭局面后,西安社區公祭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未央區聯合共青團組織舉辦了詩歌誦讀活動,繼承先輩遺志,弘揚光榮傳統;市殯儀館開展了文明祭掃進社區活動;碑林區在人口少、地方小的社區采取聯合舉辦公祭的方法,社區公祭點已經分布各街道辦事處。社區公祭活動將“綠色、文明、生態”的祭祀觀念貫穿于始終,通過憶一段往事、獻一束鮮花,寄一份哀思表達對已故親人的緬懷和敬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家庭和社會凝聚力,樹立了文明祭掃的新風,有力地推動了殯葬改革和社會和諧發展。2016年,西安市將在以往開展社區公祭活動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方法,繼續擴大社區公祭影響力,提高群眾認可度和參與度,推進移風易俗,促進殯葬改革工作向前發展。在今年清明節期間,閻良區全部社區將舉辦公祭活動,同時長安區、高陵區也將加入組織社區公祭行列。
殯儀服務設施逐步完善,規范經營日趨常態化
“十二五”期間,西安市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健全殯葬事業公共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逐步完善殯儀服務設施。城南,市殯儀館遷入新址并投入使用;城北,位于高陵境內、面積約218.8畝的市奉正塬殯儀館2010年底建成投用;城東,臨潼區殯儀館正在遷建之中;城西,新建西戶殯儀館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東西南北布局的這4大殯儀館,可為西安居民提供合理、交通方便的殯葬服務。
西安現有經營性公墓20家,主要分布在長安、戶縣、灞橋、藍田、臨潼、閻良、灃東新城等區縣。應該說,經營性公墓是群眾反映問題的熱點,個別經營性公墓收費不合理的問題客觀存在。近年以來,該市按照《陜西省經營性公墓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規定》及《陜西省殯葬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等文件的要求,制定了殯葬管理實施辦法、經營性公墓服務收費的管理辦法,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墓地價格問題進行嚴格控制。按照安葬形式的不同,分別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充分保護群眾的殯葬權益。同時要求各經營性公墓在墓區中劃出一定比例用于保障民生,實行限價銷售。多年來,西安市各經營性公墓突出慈善關懷宗旨,重點針對特困家庭、見義勇為、因公殉職、生前曾為社會做出貢獻、被市縣級政府認定獲勞模殊榮享受特殊待遇的逝者、生前在尊老愛幼、恪守孝行、親鄰睦友、寬仁厚德等方面有突出作為的逝者及“三無人員”、農村“五保戶”和城市“低保戶”中的特困逝者進行慈善安葬,切實解決了部分群眾的喪葬困難,有力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目前,西安市鳳棲山人文紀念園、霸陵公墓、閻良漢皇樹葬園等公墓都已開辟公益性安葬區,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一致好評。
下一步,西安市將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文件要求,統籌規劃,穩步推進,嚴格審批制度,規范公墓管理流程,不斷促進經營性公墓管理法制化:一是加強監督管理。嚴格規定經營性公墓性質、審批流程、土地來源和獎懲方式。大力倡導并鼓勵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綠色葬式葬法;二是認真開展公墓年檢,及時發現和解決公墓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三是密切關注群眾對殯葬行業的意見建議,不斷提升殯葬服務能力和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殯葬服務。